
話說民以食為天,煮菜是每個出外人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國外的人力費用很高,不太可能像在台灣一樣天天外食。上次出門玩的時候,不過一個路邊攤賣的大亨堡似的小食物就要價我2歐元;找個地方坐下來喝下午茶台灣的簡餐價跑不掉;正餐更不用說,5、6歐起跳。
一些出國唸書的大學同學說比較一個地方的物價最好的指標就是麥當勞,在這,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爺爺都有,麥當勞的最便宜套餐價4.95歐起跳,肯德基爺爺從5.25歐向上攀升到6歐左右,漢堡王則是兩者價格的聯集。照這標準算起來,荷蘭的物價大約是台灣的兩倍。不過這也要看東西,如果當地盛產,特別是牛奶、起士其實並不會比台灣貴,甚至還比較便宜。這裡的一般優格(沒有添加水果什麼的)是台灣優酪乳的價位,而優酪乳、牛奶則是台灣的半價。算來算去,還是自己去露天市場或是超市採購回來烹調最省錢。
問題是,這裡的食材種類很少,到這不過一個多月,所有蔬菜種類我己經差不多買完一輪了。明明整個超市很大一座,但是東西種類的數目從生鮮到熟食,從正餐到零嘴跟台灣相比實在遜色不少,因為,他們同樣的東西可以給你放個少則一行多則兩、三行,造成一付「東西很多」的假象。一開始還被偌大的陳列架弄得眼花撩亂,高興自己可能每天換一樣熟食都還嚐不遍,逐漸開始會辨認文字和食物花色後,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如何在有限的食物種類下,加上自己開伙,吃的不多,一顆花椰菜可以吃兩、三天,怎麼讓自己不要味覺疲乏、菜色太常重複便成了重要課題。特別是我在台灣的時候根本厭惡煮菜(現在還是),所以怎麼能煮得快又成了另一個限制條件。還好我的實驗性很強,除了試著煮原本吃得習慣的東西,像是滷肉、紫菜蛋花湯、醬油煎魚、青椒炒火腿、炒豆芽等等之外,對於沒吃過的我還算樂意嚐試,雖然通常沒什麼太讓人喜出望外的驚喜。

像是一種類似萵苣芽球的食物,因為吃起來苦苦的,剩下的一半便送給印尼同學嚐鮮。不過我還算好,我先水煮它,至少我吃到的還是熟的,他們直接把它下鍋炒,炒了許久都不熟,所以沒吃到就進垃圾桶了。另外一種則是紫色高麗菜,我想這蔬菜鐵定富含纖維質,我水一下再下,從有水加熱到沒水、重新加水,它在炒菜鍋裡依然故我,勉強熟了,吃起來還是硬梆梆的。第二次只好採取保守作法,先試試水煮熟了是什麼口感,幸好有軟一點,不過整鍋水已然成深紫色,葉片也退色退得差不多了,這應該是種不錯的植物染材。
至於今天這道菜的烹調指導原則是我想消耗剩下的兩顆雞蛋和罐頭。話說有一天在超市看到敏豆罐頭,看那罐頭外翠綠的敏豆實在很吸引,接著又看到一罐番茄醬黃豆之類的食物,想說買來試看看。於是今天衝著還有兩顆蛋,想來弄個敏豆炒蛋,唉,罐頭就是罐頭。一打開來,敏豆呈現墨綠色,好吧,還是得下鍋。下了鍋後又覺得這太少了,那把番茄醬黃豆也一起煮吧,打了兩顆蛋,最後成這德性。吃起來,就當作是番茄炒蛋吧。
唉,吃是種享受也是種麻煩啊。對我來說,端看是花錢去好餐廳吃飯,還是自己弄來吃,畢竟自己的手藝實在不上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