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3

混吃混喝


這是最近在菜市場發現的水果,從來沒看過,外型、顏色都很討喜,不要看我拍得一付很大的樣子,它的直徑大約是台幣50元硬幣。吃起來呢,淡淡的水蜜桃香,脆脆的口感像加州蜜李,可惜不甜。

經過忙碌的上週,整個教學課程的最後一週,接下來即將進入論文階段,也因此有個混吃混喝的機會。我的論文題材是某個實際專案的一部分,先前已經拜訪過那家公司。剛好週六他們舉行一場研討會,從早上十點半到晚上九點半,中間提供午、晚餐,晚上則聆聽一場部分由他們贊助的音樂會。他們慷慨的問我想不想去(荷蘭人辦的活動很難不收費的),雖然全程荷文演講,但我豈可錯過食物!他們也很夠意思的幫我英文翻譯演講的重點。

來介紹一下菜單。中午比較簡單,幾種麵包:雜糧麵包、吐司、葡萄麵包、圓麵包,可以塗抹奶油或是夾肉片、起士片;白蘆筍濃湯,一種炸的、棒狀傳統荷蘭食物:咖哩馬鈴薯泥混點肉。飲料有牛奶、茶和咖啡。

晚餐就豐盛了。很薄很薄的肉片(比白報紙還薄)搭配凱薩沙拉,法國麵包搭配兩種塗醬,主菜是白蘆筍搭配另一種肉片或是鮭魚肉,以及切碎的白煮蛋。配有炸馬鈴薯泥球或奶油馬鈴薯泥。甜點是香草冰淇淋搭配新鮮草莓,飲料為熱咖啡或茶。

席間聽他們談起白蘆筍的種植方式─白蘆筍是荷蘭最有名的農作物之一,現在是盛產期-唸過植物系的我真是太後知後覺了。我原以為白蘆筍是某種特定品種,原來種植白蘆筍時特別用小土丘覆蓋,隔絕陽光照射。一般來說,生長中的植物受到足夠陽光的刺激,它會開始轉綠、停止抽高,這也是為什麼孵豆芽菜時要遮蔽陽光的原因。換句話說,如果今天沒有小土丘覆蓋白蘆筍,它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綠蘆筍。但它和陽光隔絕,所以它是白色,烹調後口感比綠蘆筍來得細嫩許多。

不過整個用餐過程最讓我難以適應的還是刀叉、湯匙。餐具和食物之間關係頗為有趣,對一個同樣熟稔使用東(在這可能得狹義限定為筷子)、西方餐具的人來說,不曉得他會不會覺得東方餐具,特別是筷子,的確比較合適東方料理的刀法與烹調方式?反之亦然?畢竟用筷子夾起爛糊糊的荷蘭傳統燉食的確困難,可是要用叉子插起切成絲狀、薄片狀的東方料理,大概戳上好幾下,食物依舊從叉縫中溜走;或者如湯包、小籠包那樣的食物用叉子也不甚雅觀,甚至有損湯包本身的設計。

我的另一個焦點則在於他們所有的片狀物,特別是肉片和起士。如果一家超市有現場準備肉品的部門,那麼你可能會有十多種肉片的選擇,大多能用麵包直接夾著吃、無需額外烹調處理,不同調味、肉品(燉牛肉、豬肉、火腿、臘腸等)、部位的組合。從這麼大量的片狀物可知,切割肉品、起士片的刀具非常發達,有的肉片甚至薄到像是保鮮膜。

以上是我混吃混喝的心得報告XD,再來就得忙論文囉!

2 comments:

1ya的手作日誌 said...

那天去買火鍋肉片
肉飯說他有切肉機
盛情難卻下只好跟他買
事後超後悔的
肉大概有兩個五十元硬幣疊在一起的厚度
煮起來像吃橡皮筋
聽到像保鮮膜的肉
真是垂涎欲滴

olga said...

哈!
可惜他們的肉片是用來夾麵包的(火腿用途)
要是火鍋肉片,
我應該會吃得不亦樂乎吧!
也因為是直接可食的, 單價不便宜勒
撇開很便宜的雜肉絞成的肉片不說,
一般的肉片每公斤約15歐上下,
一個包裝約6~10片很薄的肉片,
大約1.8歐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