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8

201004 北京行

行程表
相簿
購物心得

這次北京行是臨時起意的。和朋友聊到清明節有連假,應該出門玩玩,說著說著就找起資料來了。

一開始的目標鎖定中國的少數民族區域,像是昆大麗、新疆、內蒙、東北等地,不過看來看去,有的天數太長,有的區域太大、得花不少時間在拉車上,有的這時候去沒什麼特殊風景可看,結果最後挑了一個完全不在當初名單內的北京XD。

北京是個大地方,導遊說北京市大約等於台灣二分之一的面積,有很多明、清遺留下來的古蹟,花個五、六天在北京是有必要的,而且這是對我們這種不懂古蹟、走馬看花的人來說。本身對古蹟有興趣的人,可以考慮花更多時間在這,細細地看、也多看些景點。

初看北京,我有些驚訝。我想像中的北京是古色古香的,畢竟這是個歷經幾百年開發的城市,這種老城市一般來說多呈現有機發展的模式,亦即隨歷史演進,社會發展的需要,城市的各個區塊先後發展起來,沒有整體的都市規劃可言。因此,這些老城市的街道大多不寬闊,新、舊社區穿錯。而北京有許多高架橋、高架道路,大區塊的城市街廓,許多大型的建築物,都讓它看似近年來才開發的都市。

這樣的都市,很有國際都市的氣勢,建築物、道路,大筆大筆的落款在土地上。不過相對的,這樣的環境對「人」友不友善?像是為了蓋新建築物而被迫拆遷的居民;寬大的街道和層層疊疊的高架橋不利於行人的移動;這麼大的城市範圍,人們花多少時間在通勤上?一個長得太現代的老都市,背後應該有不少城市變遷如何影響人們生活的故事可說。

那麼,北京好玩嗎?跟團玩好嗎?我個人覺得,第一次去北京跟團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北京的著名古蹟散落在不同地點,搭遊覽車跑這些地方比自己搭大眾交通工具方便多了。而且除非你歷史很好,否則古蹟背後的故事還是讓導遊來講解比較清楚。我們這種歷史白痴不曉得這些古蹟的典故和其中蘊含的象徵意義,古蹟看過就看過了,還可能分不出來跟台灣常看到的中式建築有什麼不同,不解風情的嘀咕:這些在台灣看就好,何必跑大老遠來看XD。所以對我而言,如果要看古蹟,可能還是看西方古蹟比較好,就算不懂歷史,也會因為「看起來就是不一樣」而看得興致盎然。

不過有機會的話,我希望能再去北京一趟,重點放在現代的景點上,也實際地在北京生活幾天,體驗一下當地人怎麼過日子,擠地鐵、搭公車,隨便找家路邊攤或者小館子吃飯,同他們一起逛街、買菜。而且能自己跑動,也就能自己安排行程,想去哪個景點、想待多久都掌握在自己手上,玩起來自由多了。比起古蹟,現代人的日常生活,還是比較吸引我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