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論調說,現在的年輕人只愛坐辦公室吹冷氣、坐領高薪的工作。體力勞動、不用技術的勞動工作,像是工地工人,或者工作壓力大、常常加班的白領勞工,都找不到能吃苦的年輕人。
* 與其抱怨年輕人無法吃苦,不愛揮汗如雨、工作環境差的工作,為什麼不思考如何改善工作條件吸引年輕人加入?大家引以為傲數十年下來,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但是工作環境的品質與安全跟上了嗎?
* 相對於現在的物價與工作時數而言,薪水真的高嗎?為何不想想那些上市上櫃的集團公司,每年公佈以億元為單位的營餘獲利,這些錢除了商業交易應有的利潤之外,又有多少剝削自勞工偏低的工資與超時工作,以及彈性工時制所規避掉的工作保障?
* 社會到底賦予各種工作怎樣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如果今天工地工人的地位高尚,收入穩定而豐沛,我想趨之若鶩者不在少數吧?而除了年輕人不願投入之外,企業主何嘗不是對外勞名額見獵心喜,以便宜的工資取得更為馴服的勞動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